学院简介
秉承“知行合一,软硬融通”院训,学院以软件技术教育为基础,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广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038人。
培养目标: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面向区域,尤其是广州地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基本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云计算应用、鸿蒙软件开发等相关技术,熟悉软件开发的过程,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管理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Linux操作系统与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Web应用开发。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信息技术类行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网络规划设计及运维管理、鸿蒙软件开发等工作;也可在各类科研院所、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工作。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软件开发与测试能力,在相关领域历经规范化训练,具备实践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设计、开发、管理、测试和服务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商业思维、法治意识和科学、人文精神,面向大湾区尤其是广州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Web应用开发、Web架构应用开发、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工程、编译原理及专业特色方向课程。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信息技术行业从事信息化应用系统和智能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可在各类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数据技术等相关管理部门工作。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掌握扎实的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领域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商业思维、法治意识和科学、人文精神,面向大湾区尤其是广州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人工智能基础、Python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模拟与数字电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软件开发。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物联网工程相关行业从事物联网工程相关产品规划、设计开发、集成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工作;也可在各类科研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工程相关领域的应用、研发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掌握扎实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大数据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大数据思维从事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开发与运维、数据安全与治理等能力,具有商业思维、法治意识和科学、人文精神,面向大湾区尤其是广州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Python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Linux操作系统与应用、数据采集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应用统计学、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技术。
就业前景:大数据技术人才应用前景广阔,需求旺盛。毕业生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从事数据采集、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安全与治理,大数据系统开发、集成、管理和运维等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素质,面向区域尤其是大湾区企业的生产管理、商务数据分析、企业资源计划应用等领域,服务一线,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信息系统开发利用能力,能应用数据分析技术从事商务及企业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或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信息资源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数据结构、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基础、大模型原理与实践、数据分析与挖掘、商务数据分析实践。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互联网公司等从事信息管理、数据分析、ERP实施顾问、系统开发与运维、IT咨询等工作;也可在信息技术类行业,从事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运维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面向区域尤其是广州软件和人工智能相关行业企业一线,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和车联网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人工智能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基本能力,从事人工智能与机器识别检测、智能工具与应用开发和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技术、Python程序设计、模拟与数字电路、大学物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电路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信号与系统。
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互联网、智能制造、金融科技、教育等行业,从事智能系统开发、智能信息处理、机器人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岗位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与应用能力,熟悉网络空间安全运维、攻防,数据安全及数字取证等领域技术,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在相关领域从事安全产品研发、安全分析与设计、技术咨询、部署实施或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密码学、网络攻击与防御、Web工程与安全、漏洞扫描与防护、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渗透测试技术、数据安全理论与技术和数据库安全。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信息技术类企业,从事安全产品研发、安全分析与设计、安全技术咨询等工作;也可在政府部门和商业企业的网络安全部门,负责网络安全规划、部署实施、运维和管理等工作。
现有教职工172人,专任教师由高级职称、博士、海归硕士和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等多层次人才组成,其中高级职称71名,博士32名。专任教师队伍总体上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
学院教研仪器设备总值2,160余万元,建有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智能控制、嵌入式、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和ERP等30个实验室,为科研协同创新培养建立了教授工作室,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企业共建了多个校企创新实践基地。
2024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立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建设项目;2020年,数据结构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建成省级教学团队;2017年,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数据结构已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近年来,教师潜心教学和科研,成果丰硕,承担省級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4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专项17项,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5项。
学生在全国性、省部级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奖丰硕,全国性大赛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等;省部级大赛奖项有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等奖项。
2023年广东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分赛
2024年(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202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据分析实践赛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汉森软件中部区域赛
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
2024年(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比赛讨论
专业研讨
1.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全国性和省部级竞赛中获得奖项近500项。
2.持续增加教学实验设备的投入,夯实实践教学基础。学院已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了配套完善、数量充足、运行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实验设备总值2,160余万元。
3.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和教研项目成果丰硕。近年来教师获得了国家自科、省自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等科研教研项目近100项,包括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一流课程、产业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教学改革项目等近30项。
广州商学院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